信息化教育改革新突破 VR教育或成急先鋒
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,學習要“知行合一”。“行”指的是體驗。如今,坐在課堂被動吸收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于教育的需求,他們渴望置身于浩瀚的星辰大海中,或是看到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分子、原子結構,或是完整觀察一次生物進化的過程……最好還能“親手”進行一次復雜的物理實驗……VR技術搭建的虛擬學習環境,正逐步解決教育長久以來在“行”方面的難題,VR教育或將成為教育信息化改革新突破的急先鋒。
“通過VR眼鏡,我看到了八大行星,還有月球,有身臨其境的感覺。”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5年級的一名學生摘下VR眼鏡后,還停留在剛剛“看到”的神奇世界中久久未能回過神來。
學生戴上VR眼鏡,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“IES沉浸式VR教學系統”進入太陽系的虛擬空間。轉動頭部不僅能夠從各角度感受奇妙太空,體驗視覺化的宇宙世界,還能記錄太陽系各個行星的天體數據,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,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知識消化。課程結束后,學生們興奮地表示,“玩著玩著”就把知識順帶給學了。
老師也表示,跟傳統教學方式相比,VR課堂更加生動,能夠活躍課堂氣氛,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,增強學習主動性。“以前的課本也有圖片,但圖片畢竟是死板的,視頻也有,但孩子們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。VR眼鏡的代入感特別強,無形中,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。”
很顯然,VR技術給教育帶來了令人驚喜的體驗,它不僅僅是聲音、圖形、文本的簡單的傳遞,而是通過構建虛擬學習環境、虛擬實驗室,讓學生能夠在一個三維立體課堂“身臨其境”地“觸摸”知識,從而讓“沉默”的課堂“動”起來。這與教育所強調的“情景構建”理念相契合。也因此,VR一經在教育領域應用,便引發了空前廣泛的關注和探討。
VR 為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新動能
VR技術以其高度模擬真實場景、不受時空限制和交互等特性,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各種各樣的虛擬學習環境和虛擬實驗室供他們“身臨其境”學習、觀察和探究,以沉浸性和游戲化的體驗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。
VR技術給教育帶來的改變不止如此。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,新時代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新的要求。陳寶生部長強調,從十九大開始,教育的主題變了,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、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。
“十九大之前我們可以稱之為教育信息化1.0,十九大之后我們要實現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轉段升級,教育信息化2.0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,開啟智能時代教育的新征程。”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在一次會議致辭時表示。
新時代,我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發生變化。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麗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指出,社會上對教育有很多的不滿的聲音,主要是因為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給之間的矛盾發生了變化,破解矛盾的抓手是用信息技術推動教育理念、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創新發展。
技術使用的目的是服務于教育
國務院印發的《國家教育事業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明確提出,要全力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,綜合利用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探索未來教育教學新模式。這為VR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攤開了一條政策大道,VR教育也被業內專家認為將是未來教學領域的標配。
值得注意的是,VR技術要在教育領域完成對原常態教學的改變和超越,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。不少業內人士指出,虛擬現實在與教育融合方面還存在不少難題。一方面是技術上的問題,比如,VR眼鏡對兒童的眼睛傷害較大。好在已有一些企業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,比如百度的裸眼VR已經上線,微視酷在2017年發布VR軟件防藍光技術,行業企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,或許不久后就能解決對近視眼的擔憂的問題。
另一方面是虛擬現實與教育能否真正融合的問題。隨著信息化浪潮的到來,現代信息技術早已深入到各行各業,但唯獨對教育行業的滲透以及帶來的革新力度始終不夠。為什么?教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,不光要有技術,還要讓技術跟教育發展規律真正融合起來。換言之,技術只是一個工具,它與教育結合的目的是為教育服務,不能舍本逐末。
技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輔助,沒有任何一種技術能包治百病,教育的核心還是育人,優秀的老師是不可或缺的。
來源:ChinaByte比特網